当前位置:首页> 服务“一带一路”> 相关资讯

数字技术助力“一带一路”可持续发展

文章来源: 文章类型: 内容分类: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获悉,第七届“数字丝路”国际会议9月4日在北京开幕,来自芬兰、德国、英国、巴基斯坦等20余个国家约250名专家参会。本次会议由“数字丝路”国际科学计划主办,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国际研究中心和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共同承办。会议为期3天,与会人员将围绕“数字技术助力可持续发展”,通过13个不同主题的平行分会,讨论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具体落实措施及困难解决方法,并将发布《数字丝路北京宣言》。

“数字丝路”国际科学计划由中国科学家倡议发起,于2016年正式启动,一期为十年。2023年是“数字丝路”国际科学计划实施阶段的关键年,也恰逢我国“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中期评估年。本次会议旨在促进“一带一路”可持续发展目标的监测评估与示范,建立地球大数据的信息共享机制,推动跨学科领域的地球大数据应用研究,并为科学家和决策者提供国际化的学术交流平台,以推动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实施。

开幕式上,《地球大数据助力一带一路可持续发展》报告发布。该报告面向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梳理了“数字丝路”国际科学计划在“一带一路”可持续发展中的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成果展示了“数字丝路”国际科学计划在利用科技创新推动“一带一路”可持续发展中的探索和实践,充分揭示了数字技术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价值和广阔前景,开拓了新兴技术服务可持续发展的新途径和新方法,为“一带一路”国家提供了良好借鉴。同时,报告指出目前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困难,强调只有通过多尺度的共同努力和合作,才能实现真正的可持续性,应加强“一带一路”区域的科技合作,共同开展可持续发展指标评估方法研究,打破数据壁垒,实现数据、知识、技术的全面共享。记者赵竹青

商务部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文章类型:原创”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商务部网站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商务部网站”。

2、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文章类型:转载”、“文章类型:编译”、“文章类型:摘编”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 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 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