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相关资讯> 投资合作促进

对外承包工程行业的文化变革——由“功能型文化”走向“时效型文化”

文章来源: 文章类型: 内容分类:

  文化作为一种管理理念在西方国家的企业界、知识界诠释日本企业的全球崛起过程中不断得到总结和升华,并迅速成为一种流行的管理理念在全球范围内传播。这种基于企业内部人员的共同价值观的管理模式,随着跨国企业进入中国也越来越展现出其神奇的力量,并为国内企业所争相效仿。大量的失败或成功的管理实践证明:文化管理作为一种企业内生的力量,对于企业竞争优势的培植至关重要。作为我国最早“走出去”的企业群体,致力于开创新的发展局面的对外承包工程行业,在新时期应该塑造什么样的文化?

  企业文化的四种类型

  企业文化是指组织在长期的生存和发展中所形成的为组织多数成员所共同遵循的基本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它体现了一个企业的内在品格和人文精神,反映了企业在拓展自身发展空间过程中的智慧和价值取向。企业文化是经历了民族、历史、地域和行业等多种要素的长时间沉淀而成的。   从企业文化所具有的适应性和规范性两个角度,可以将企业文化分为功能型文化、网络型文化、流程性文化和时效性文化。4种文化各有优缺点,适合于不同的行业、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战略意图。其中功能型文化具有高规范性和低适应性的特点。其核心是制度化,注重组织上下级关系,强调组织的权威性和员工的专业技能,依靠制度化、规范化运作。这种文化的好处是政令统一,思想一致。缺点是组织僵化,决策缓慢,对市场环境的变化反应不灵敏。流程型文化属于低规范性和低适应性的文化的类型。其核心是以客户为中心塑造业务流程、强调客户满意度、关注稳定的回报。这种文化偏重对作业流程的塑造,注重细节管理,重点是处理要与老客户的关系。其缺点是对市场环境的变化没有给与足够的关注,不愿意开拓市场,缺乏创新意识。网络型文化刚好与流程型文化相反。其特点是致力于冒险创新、敢于冒险捕捉机会、持续创新、关注市场开拓和增长率、可能前瞻性创造市场。这种企业文化对市场给与高度的关注,对开拓市场非常富有冒险的精神。缺点是对规范性和制度型的东西不够注重,有时候容易产生较大的问题。第四种文化类型是适应型文化。这种文化综合了功能型文化和网络型文化的优点,既是以市场为导向,同时又能通过组织机构的调整和制度的更新来保证企业战略的稳步推进。其核心是运转快速高效、关注市场需求的变化、响应市场的速度极快、追求市场领先和最大的投资回报和组织扁平化。美国管理学家约翰·科特经过对20家企业和70多位专家的调查和访问,揭示出时效性文化(或灵活适应性文化)是能够长期促进企业绩效提高的企业文化类型。   我国对外承包工程行业是从援外工程发展起来的,经营主体绝大部分都是国有企业,在管理体制、组织结构、决策和市场营销的方式等方面都带有非常强的功能型色彩。这种高规范性的文化构成了对外承包工程行业文化的基本特征。客观地说,这种功能型文化对我国对外承包工程行业所取得的成绩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从当前所面临的市场环境、所处的竞争地位来看,这种功能型文化已经与时代不相适应,文化变革势在必行。

  经营环境、竞争地位、行业特征:文化变革的决定因素

  四种文化类型各有特点,适合于不同的市场环境、行业生命周期、竞争地位以及行业特征。当前对外承包工程行业的文化究竟应该向哪一种文化转型呢?在此,先对行业文化的这几个决定因素做个简要的分析。   

  一、市场环境

  在未来的几年里,对外承包工程面临着比较有利的市场环境。这主要是因为世界经济形势的好转。在步入新世纪以来,世界经济的步伐开始逐步摆脱金融危机和泡沫经济所带来的创伤,重新走上了良性发展的轨道。世界上大部分地区都出现了较大的经济增长,区域经济进一步融合,对房地产、工业化和基础建设的投资需求再次空前高涨。高速增长成为当前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的鲜明特点。根据《工程新闻记录》的统计,2003年国际工程承包市场增长了20%,2004年增长了19.8%。此外,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政府显示出对地缘政治和经济外交的重视,逐步加强了与中亚、东盟地区等周边国家和拉美地区、大洋洲地区国家的政治经济往来,为对外承包工程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市场机遇。

  但是展望未来几年,对外承包工程行业也可能面临着诸多变数。首当其冲的就是人民币升值问题。2005年7月中国政府启动了汇率机制的改革,人民币升值2%。在一定程度上给对外承包工程企业带来了消极的影响。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人民币仍然面临着继续升值的压力。第二个是涉外安全的问题。近几年来,国际恐怖活动日益频繁。特别是自从2004年以来,已经发生了好几起针对我对外承包工程企业在外人员的袭击事件。此外虽然世界经济近几年有了较大的增长,但还可能存在着一些变数。

  二、行业经营特征

  对外承包工程行业所涉领域众多,各具特色。管理复杂、风险大是其核心的特征。这主要是因为:   1、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特征日益明显。长期以来,我国对外工程承包多以施工   分包为主,属劳动密集型产业。但是近几年来国际工程承包项目日益大型化、复杂化。在交通、电力等基础建设领域,项目融资(BOT)或公私合营(PPP)成为普遍采用的承包模式。这对承包商的技术能力和项目管理能力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2、工程承包市场交易属于期货交易,生产和交易相分离。这种交易的顺利达成与否将面临着非常多的风险。最常见的有:一国宏观经济突然出现衰退或政治动乱;业主不信守合同出尔反尔;企业文化与当地的文化发生冲突;发生自然灾害等。

  3、利益相关者众多,协调复杂。对外工程承包业务属于跨领域、跨地域、跨文化运作,利益相关者甚多,协调起来十分复杂。包括与建筑材料和建筑设备供应商的协调,劳务人员的管理,与当地的业主、政府相关部门、合作伙伴的沟通协调等等。

  除了上述的几个因素造成了当今对外承包工程行业的管理复杂、高风险的特征以外,行业中还存在着以下的经营特征:

  1、平均利润较低。我国企业多集中在低端业务,处于产业链的最下端,平均利润较低。利润比较丰厚的设计、工程咨询等业务多为国际大型承包商所占据。

  2、注重短期利益。对外承包工程企业绝大多数是国有企业或者刚刚改制完的国有企业。这些企业不同程度的带有计划经济色彩,注重追求短期的政绩,长期的战略意识比较缺乏,组织管理比较僵化。

  3、低价竞争现象严重。由于受到资金、技术和战略意识等方面的限制,成群的对外承包工程企业拥挤在亚洲、非洲等少数地区,采取相同的运作方式进行零和博弈,差异化战略缺失,所导致的结果就是低价竞争。在有些地区这种低价竞争已近白热化。

  三、竞争地位

  我国对外承包工程行业在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的快速发展历程。最近两年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的增长速度均在20%左右。1984年只有1家入选了《工程新闻记录》225强,2005年这一数字已经增加到49家。中国国际承包商在国际市场赢得了一席之地。但是在当前的国际工程市场竞争格局当中,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企业仍然只是边缘人。国际承包工程市场的主角是来自美国、德国、法国、瑞典和日本等国的承包商。

  证据之一是我国对外承包工程行业所占国际市场份额长期在小比例徘徊。即使在发展最快、规模最大的几年(2001-2005),我国企业的国际市场份额总和也仅在6%左右。2002年我国入选《工程新闻记录》225强的43家企业完成营业额总和所占225强营业额总和的比例为6.12%,2003年、2004年、2005年分别是5.96%、6.0%和5.3%。

  证据之二是我国企业长期在低端业务中挣扎。我国大量的对外承包工程企业规模较小,经营结构单一,主要是从事施工分包,有能力进行工程总承包的企业占少数。而且,勘察设计、工程咨询、项目管理等方面的国际市场开拓能力依然较弱。

  证据之三是产业集中度低,缺乏真正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旗舰型企业。我国开展对外承包工程企业数量众多,达1600多家。但是产业集中度非常低。根据2000年到2004年的统计数据分析,国际营业额排名前10名所占全行业国际营业额的比例约在35%左右,且逐年降低。而英国前10位的国际承包商所占当年英国国际营业额总比例近90%。2004年《工程新闻记录》225强当中排名最前的中国公司的国际营业额为21亿美元,只相当于排名第一的德国Hochitef公司国际营业额的约1/6。

  塑造时效型文化:由配角到主角的过程</b>   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目前行业所面临环境比较有利,世界经济逐渐繁荣,工程承包高速增长,市场机会遍布全球。而目前功能型文化主导的对外承包工程行业过于强调权威和等级制度,决策程序复杂,决策效率低下,对市场信息反馈过于缓慢,导致行业中出现了诸多的问题。因此当前文化应该向一种可以对市场做出迅速的反映,以充分利用当前有利的市场环境,制定成长战略,同时又能在组织机构、管理上对这种战略的实现予以充分的制度保障的文化类型转型。时效型文化正是这样一种文化。

  要实现全行业由功能型文化向时效型文化的转型,就是要通过在全行业中培养起以市场为导向的营销文化、勇于变革和创新的决策文化、建立学习型组织的组织文化和以员工为中心的管理文化,在全行业中树立起共同的价值观和愿景,通过一套科学合理的制度,转化为全行业的战略行动。

  一、 培养以市场为导向的营销文化:培养以市场为导向的营销机制和营销文化是我对外承包工程企业的当务之急。对于对外承包工程企业来说,跨国别、跨文化的经营和作业要求有一套成熟的国际市场营销网络,通过这个网络掌握目标市场的宏观政治经济形势、承包工程市场形势、东道国惯有的管理模式和体制、可能存在的风险和问题以及稍纵即逝的市场信息,传播本企业的品牌形象,建立起与当地的政府机构、承包商、分包商等长期的合作关系和机制,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及时进行建筑产品和服务的更新与战略调整。

  二、培养勇于变革和创新的决策文化。创新是企业保持基业常青的源头。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对外承包工程企业特别需要在承包模式、目标市场选择、供应链管理和工程技术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突破传统上一味依靠劳动力成本低的比较优势的竞争模式,根据自身所拥有的资源、能力和市场形势的变化制订出切实可行的专业化和差异化战略措施,实现由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的飞跃。

  三、培养建立学习型组织的组织文化。学习力已经成为衡量一个企业能否基业常青的关键因素。对于对外承包工程行业来说,培养学习型组织的企业文化至关重要。对外承包工程行业越来越具备复杂和高风险的特征。工程项目日益大型化、复杂化,对技术和管理能力要求越来越高,涉及的知识领域也越来越多。特别是在开拓一个陌生的市场时,单靠少数人的知识和经验很难开展工作。必须提高对外承包工程企业员工的学习能力,同时通过建立一套有效的知识管理网络,使单个员工在工作和学习中积累的方方面面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通过这个网络进行交流与共享,凝聚成企业的整体知识能力。

  四、培养以员工为中心的管理文化。员工为中心的管理文化的核心是要重视员工、尊重员工,视员工为最珍贵的财富。建立以员工为中心的管理文化就是要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人才培养机制和奖励机制,最大程度地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培养员工归属感和忠诚度。尤其是要针对工程承包的项目管理制特点,加大对项目经理的授权力度,充分发挥项目经理的一线决策作用,有效地保障决策的灵敏性。

商务部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文章类型:原创”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商务部网站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商务部网站”。

2、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文章类型:转载”、“文章类型:编译”、“文章类型:摘编”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 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 法律责任。